第135章 第135章(1 / 2)

韩城是午饭后走的, 现在天气冷,苏笑笑不打算让他吃干粮,让他直接在火车上买口热乎的饭菜吃, 中午做红烧肉的时候, 苏笑笑多做了一大盒让他带到火车上加菜, 到时候埋在热乎的饭菜底下也能吃。

李玉凤准备了一大袋干货, 黑木耳笋干豆角干菜干什么的让他带去给柱子爷爷。

恰好有知青要提早回去过年,韩城就和他们一起坐队里的拖拉机去县城坐车。

韩城走之前还告诉了苏笑笑一个重磅消息, 那就是刘水仙相中了杨林!

虽然韩城说他已经把刘水仙的为人告诉过杨林,董老师他们斟酌过后应该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

但苏笑笑还是好半天反应不过来,老实书呆俏寡妇?怎么听起来有点般配呢?

苏笑笑听李玉凤说过徐媒婆这几年没少给刘水仙介绍对象,但是刘水仙不是嫌人家这个就是嫌人家那个,通通都看不上, 她怎么会忽然看上杨林了?

按道理刘水仙那种眼高于顶的人,对于杨林这样下放的知识分子应该敬而远之才是啊,怎么可能还主动凑上去?难不成她也收到什么风声, 知道杨老师一家快回城了?

苏笑笑想来想去, 除了这个理由她也想不出别的理由。

其实苏笑笑不难理解为什么杨林会被刘水仙吸引, 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 杨林算是标准的理工直男加宅男,最容易被刘水仙这种成熟妩媚, 身材婀娜多姿的熟女吸引,加上女方有意主动靠近,这种少根筋的宅男一般都逃不出她的五指山。

苏笑笑其实有点发愁,如果刘水仙知道杨林打退堂鼓, 她又真的看上杨林, 随便一个摔倒撞杨林怀里, 或者喊一声非礼,在这个男女大防的年代杨林都必须把她娶回家,苏笑笑决定提醒一下他爹,让他注意点刘水仙,大过年的可别闹出什么丑事来。

正如李玉凤说的那样,这一整个下午各种理由路过他们老苏家顺便进来看龙凤胎的社员络绎不绝,龙凤胎都午睡了,他们竟然还有进去房间看一看的想法,苏笑笑想静静看会书都看不进去。

干脆提早去厨房给大家准备晚饭,李玉凤给韩城准备干货的时候捡了一点木耳和黄花菜泡着,准备晚上炖肉吃。

苏笑笑见时间充裕,干脆先把猪手炖了。

苏笑笑看着猪手上的毛冲屋里喊了一句:“大宝小宝,你们去捡一点稻草回来,稍微多一点,姑姑要用来烧猪毛。”

稻草烧过的猪皮会有一股稻草的清香,苏笑笑在部队的时候就想着用稻草来烧,只不过附近没有稻田,比较难找到稻草。

“来啦!”三个大崽崽跑出来,他们去哪里都一起行动。

苏笑笑说:“你们不要在外面玩,要快一点回来哦,我马上就要用啦。”

三个大崽崽点点头,大宝说:“姑姑我们知道了,小河对面的柳树旁就有稻草垛,我们很快回来的。”

苏笑笑说:“注意安全啊,过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么冷的天掉河里可不是开玩笑的。

“知道啦。”三个崽崽蹦蹦跳跳往外跑。

门外隔一条马路就是小河,小河对面是大片的水稻田,一个个稻草垛就在边上,有些放到棚子上面去堆成金字塔的形状,晒得很干那些就放在棚子下面,大冬天没有新鲜嫩草的时候,这些可都是生产队那些大水牛的重要粮食,拿一点回去烧猪毛没关系,拿很多回去当柴火用那是不行的。

河上的桥是苏卫民自己用木头和木板搭建而成,两根大木头上面钉几块板子就是非常结实的桥了。

这条河看着不宽,但是水很深,以前淹死过人,苏卫民让社员用竹子钉了护栏,还每隔一 小段路就竖上一个“河水很深,淹死过人,请看管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牌子提醒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己家的孩子。

小饭团还是第一次走这条桥,他还没到过河对面呢:“哇,这边好空旷啊,大宝小宝,水稻田都没水啦,咱们明天可以到这边来打红薯窝。”

小宝点点头:“自然是可以的,奶奶在山脚那边种了很多红薯,有些还没有挖的呢,咱们挖起来马上烤着吃,那样是最好吃的。”

小饭团吧唧嘴:“真是想想都美味,明天就这么干啦!”

大宝说:“咱们快一点去拿稻草,姑姑在家等着呢。”

小饭团“呜呼”一声:“是得快点,晚上终于可以吃到妈妈做的焖猪手,她都好久没做过这道菜啦。”

三个崽崽赛跑冲过去稻草棚,快到的时候看见里面有两个人影,不知道在说着什么,好像在吵架,又好像在拉扯。

小宝皱着眉头说:“我怎么看着好像是小杨老师呀?”

大宝说:“是小杨老师和刘嫂子。”

大宝小宝管杨南怀叫杨老师,管杨林叫小杨老师。

小宝一脸疑惑:“啊,小杨老师怎么会认识她呢?”

姑姑出嫁的时候小宝已经六岁了,那时候大人说话也从来不会避开他,所以刘寡妇和姑姑一起跟姑父相亲的事他至今还记得的。

小饭团以为是学校的老师,没怎么在意,他们走近一点,居然看见刘寡妇“噗通”一声跳进水里!

三个崽崽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情况啊?

大宝小宝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冲过去就问:“小杨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要跳河呀?”

刘水仙没想到水这么深,一跳下去就已经往下沉,本来要喊救命引大家过来围观,这会喝了几口水,又冷得直哆嗦,连话都说不出来,浮浮沉沉扬起手。

杨林已经急成热锅上的蚂蚁,顾不得解释那么多:“快,大宝小宝,我不会游泳,你们快去叫大人来救人,要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