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你我之间无关对错只有死(2 / 2)

烬欢 衔香 13013 字 5个月前

朱元璋双手拢在袖子中,肩膀还缩着,就像是畏寒的老农:“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嗯。”

父子二人抬头看了一会儿飘不下来的雪,然后相视一笑。

“看什么呢,过来吃饭了!”

马秀英高声道。

“来了!”

洪武五年结束了。

……

洪武六年来了,按照虚岁,朱标已经十八岁。

至于周岁,他才十六,洪武六年十二月的时候才满十七。

“弱冠”的预言是看虚岁。朱元璋满意地看着自家的儿子,离儿子归位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爹,你怎么还在北京,还不回去?”

朱标嫌弃道。

朱标看爹,就像是看寒暑假回家的儿子一样。前几天他还稀罕得紧,现在就烦了。

朱元璋皱眉:“回去又有太多事。唉,干脆上奏陛下,让陛下把都城搬到北京来。”

朱标道:“你随意。不过现在最好别搬,因为南方还不安稳。”

北方还没怎么开发,南京的位置算是在中线上,适合南北调度。

北方有自己坐镇,南方有自家爹看着,才能镇住这剧烈变化下的大明江山。

朱元璋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只是抱怨而已。

“以文英的消息,今年他可能要和大越打起来。你两个哥哥都要去南边,北方你选什么人一起守?”

朱元璋虽然心里已经定了名单,还是要先问过朱标。

北直隶是标儿的地盘,得选能配合标儿的人。

朱标道:“不是已经定了让徐叔叔来帮衬我吗?大明开国功臣第二第四都在北京坐镇,我还有什么不满意?”

可怜的徐叔叔,自家爹弄个“朱国瑞开国功臣第一”,真的不是因为自家爹想欺负徐叔叔吗?他可是记得,自家爹曾信誓旦旦,绝对不让徐叔叔进功臣前三。

大明开国皇帝居然如此和开国功臣开这种大玩笑,这个玩笑还通过了开国一众大臣的审核,没有人撞柱子死谏,这个大明绝对有问题。

朱元璋道:“他们俩虽然厉害,但年纪大了,不一定好使唤。”

朱标哭笑不得:“李叔叔就罢了,徐叔叔年纪还不大吧?好啦,有徐叔叔就够了。小将我这里又不缺。”

他带出的第一批学生虽然大部分毕业,但毕业后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北方受他调遣。

北方正好缺人,朱标便继续带着这群学生搞建设,只让几个特别出色的人去别人手下。

比如已经南下回到南方建造海军基地的汤和,手下就被塞了不少人。

未来大明的战场基本都在海上,这群学生将是大明第一批受过新式教育的海军将领。

朱元璋仍旧有些担心:“他们和你配合少,不如文正和文忠贴心。要不让文正或者文忠留下来一个?”

朱标摇头:“他们都想立功,我怎么能约束他们?趁着他们还能打,就多潇洒一下。将来他们打不动了,还是要来帮我干活的。”

朱标可不会放哥哥们一辈子在战场厮杀,大明也没有那么多仗打。

就算是正哥,朱标也会逼着他干活,一个都别想逃。

朱元璋皱眉:“真的不多选一个?”

朱标无奈极了:“要不,你让燕叔叔过来帮我?”

朱标终于选了一个人,朱元璋才满意。

朱元璋不仅让燕乾回到朱标身边,还把花云也派了来。

花云满脸疑惑:“陛下,我去干什么?”

朱元璋道:“你是个能打的文臣,可以给标儿当护卫。”

花云:“……”我不是文臣,我真的不是文臣!

但跟随标儿,花云还是很高兴的。

只要在标儿身边,他肯定不缺事做。

朱标这里确实不缺事做,但能让花云做的事挺少。

他接下来,要推广纺织机,将纺织工坊改成纺织厂。

纺织机械的改良一直在进行。华夏以前有过水力织布机,只是没有普及。

经过工匠们的琢磨,和纺织女工们的摸索,朱标得到了新的织布和纺纱工具。他不知道这些工具比起历史中的珍妮纺纱机和飞梭是好是坏,但织布的效率已经提高了五倍左右。经过近一步摸索和改良,织布的效率可以高达十倍。

朱标以前一直压抑着织布纺纱的产能,怕激起南方利益相关人的反扑。

现在他不怕了。有本事就反扑一个啊。

众所周知,当纺织业进入机械时代之后,有大批依靠土法织布的小手工业者失业,造成社会问题。

现在正好是推广纺织业的时机。

元末明初,乱世刚过。百姓们虽然已经开始努力屯田,但五年的时间,不够他们生出一代人,大明仍旧是地广人稀,许多地方仍旧千里无鸡鸣。

百姓们都忙着种地果腹,豪强们正在被拆分,大部分人都忙于生计,物资还未充裕到小手工业者兴盛的时候。

若几十年后,□□广一带,恐怕就有许多豪富的良田变成经济作物,但现在,各地都在种粮食,工坊并未多兴盛。

这时候朱标推广纺织机械,将纺织业推入机器时代,不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利益,反而会让他们收益。

因为现在他们刚能不饿死,没有田种桑麻织布。如果能有非常便宜的布匹出现,他们就能放心大胆地种粮食,不用考虑为了不冻死,分几亩田地去种桑麻棉。

朱标在推行井田制的时候就租了许多田地种棉花,后来朱元璋又左手倒右手,赏赐了朱国瑞许多田地。

这些田地除了普通种粮食和交税充盈国库之外,大部分都种上了经济作物。现在还有小部分田地成为新粮种的试验田。

朱标目前纺纱织布的原材料是足够的。

他现在就要用机器挤垮南方的纺织工坊,收割南方经过多次迁徙,仍旧剪不断理还乱的当地豪强势力,让他们破产。

之后朱标会卖机器,指导他们改革工厂,并且逼迫他们加入纺织协会,制定最低薪资和最高工作时间等业内规则,将工业化第一步的秩序定下来。

等规则定下,朱标就会给爹上折子,让爹通过相关法律,进一步约束工业化的弊端。

工业化是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好,血腥野蛮的扩张不可取。这不符合我们华夏的传统。

“这么多布,我们能卖得出去吗?”

李贞有点担心。

朱标笑道:“不用担心,我们大明内部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趁着现在百姓们都在种粮食,给他们卖便宜的布,让他们习惯了买布,这市场就确定了下来。我们还有高丽和倭国的市场,南洋的市场等大越国骚乱平定,也会向我们敞开。”

朱标抬头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通过南洋,向西方的门户也打开了。我们的市场很大很大,只需要认认真真和和平平地做生意,就能赚得很多。”

是啊,只需要和平地做生意,就能很有钱,所以朱标不明白为什么近现代史上的那些国家非要血腥扩张。

用一点点发展速度,去换得良心和道德的安宁,换得更高的精神需求,难道不好吗?

从汉朝时,我们的西域丝绸之路都是大家都有得赚,大家都一起赚。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养活了沿途的一批小国家。

明明大家都可以一起繁荣。

朱标想,现在这个大航海时代是大明开启和主导。他希望新的丝绸之路,仍旧和以前一样,是一条共同繁荣昌盛之路。

李贞听着朱标的期望,先露出向往,然后道:“但许多国家都很短视,他们恐怕不想和别人一起繁盛。”

朱标背着双手,看着墙上地图上广袤的地图,平静道:“我扩建大明的海军,就是为了和他们讲道理。我相信有大明的海军在,他们一定会认可大明制定的秩序,一定会认可大明共同富裕的理念。”

李贞微愣,然后失笑:“标儿说得对。他们一定会认可。”

秩序和理念,都在大明海军的航程范围内。

李贞参观完海军基地之后,非常认可这件事。

相信其他国家也会认可。

朱标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图钉,钉在了高丽的地图上。

“首先,解决这里的问题。”

洪武六年春,高丽王杀主持国内改革的权臣辛旽,国内改革派势力衰落,保守派势力上升,朝堂一片混乱。

高丽王选长相俊秀的贵族子弟入宫伺候,名义上是培养心腹,实际上是满足需求。

后来这群贵族子弟惑乱后宫,弄出了人命。

他们惧怕高丽王的惩罚,居然行刺高丽王。

高丽王崩,没有正统继承人。

此刻,一个大臣牵出一个孩子,说是高丽王的私生子。

廖永忠冷笑:“你说是就是?证据呢?”

高丽一众大臣噤如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