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1 / 2)

高嫁 希昀 12163 字 5个月前

宁晏应付完那些海商,便回了西跨院,她这个设想还未成型,正好借着今日的机会与燕翎商讨,讨得他的主意,结果一回来便被告知宁波海面出现倭寇踪迹,燕翎一刻钟前赶赴宁波去了。

眨眼天过去,腊月节到。

这一日衙门休沐,宁晏也打算歇一歇,昨日已与钱庄商议给肆主贷银子的事,让各肆主用铺子或田庄为抵押,低息将银子贷出去,有意借银子的先报上来,交穆少霖与钱庄管事审批,最后由她过目。

清晨起来,如月给她端来一碗汤圆,“这是衙门厨房送来的,今日当值的人都有,又格外给世子和您送了一份。”

宁晏见云卓提着个食盒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将他唤进来,“世子何时能回来?”

云卓连忙进来行了个礼,将食盒放下,“大约今日能回。”

“那就好,对了,京城那边可有消息来?”

每日京城会有邸报送来市舶司,今日燕翎不在,宁晏便问云卓,

云卓从兜里掏出一封信,“这是云旭兄长捎来的,将近来京中情形都给记在上头。”

宁晏接过来,一目十行阅过。

自燕翎离京后,皇子表面解决了粮荒的问题,只是民间商户极为敏锐,以防万一,都提前屯了些粮食,这么一来,明年春荒怕是不可避免。此外,金莲给皇子诞下了庶长子。

她离京时,金莲正有孕在身,国丧期间,宗亲守孝一年,这意味着皇子一年不能与女人同房,现在的皇子可不是以前的皇子,朝中官员都盯着他呢,绝对不敢乱来,金莲的孩子变得尤为重要,宫里的霍贵妃十分高兴,将金莲抬为侧妃。

云旭信里还隐晦地提到,皇子仿佛已冷落宁宣,借着给太子服丧,连宁宣的面都不肯见,这倒是意外了,上回刻意挑拨几句,效果这么明显?

想当初皇子求娶宁宣可是闹得满城轰动,那一段时日,宁府日日有人送礼进门,宁宣在京城也风光了好一阵,转背皇子说冷落就冷落,可见男人哪,尤其是位高权重的男人...这会儿忽然想起燕翎也是位高权重的阁老,连忙止住念头。

奇怪的是云旭的信中并未提到边关,这才是宁晏最担心之处,她又掏开信封瞧,里面滑下一张宣纸,瞧着那歪歪斜斜的字迹,竟是淳安亲自书写。

这是写给她的信。

宁晏喜出望外,逐字逐句认真读,起先可把宁晏给乐坏了,淳安公主给宁晏讲述她在榆林狩猎的趣事,顺带提了一嘴她平日如何捉弄戚无忌。

“我们家戚驸马比你们家燕翎可好使唤多了,让他雪地里采花就得采花,让他上山摸鱼他就得摸鱼。”

雪地里哪有花采,山里头哪有鱼摸,这不是平白折腾人么。

宁晏捧腹大笑,再往下看,“星星他虽然摘不到,树上的红果子倒是摘了不少,水里的月亮没捞着,捞了几只土鳖回来。”

宁晏可以想象淳安蹲在岸边,指挥着戚无忌捞鳖的样子。

可见他们二人相处十分融洽,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模样吧,宁晏艳羡地想了想。

接着往下看,神色便郑重起来,

“晏晏,戚无忌嘴硬,报喜不报忧,你们那边怎么样了,燕翎有没有弄到银子?咱们边关将士御寒的冬衣不够,都是百姓家里拿着旧棉衣拼接几处勉强裹着,听朝廷来信,今年冬的粮饷已足够,那明年春呢,我隐约听说明年会有春荒,四处都在囤粮,你得催一催燕翎,可不能让将士们挨饿受冻啊。”

“乌日达那个混账想方设法蛊惑鞑靼大汗南下,边关将士枕戈待旦,不敢松懈,今年年前是没有战事了,但是明年春怕免不了有一场恶战,无忌近来处处在布防,我不太放心....”

笔迹写到此处,墨水仿佛被晕开,该是落了泪,接着也没说什么,匆匆收了笔,“等你们的好消息....”

宁晏读到最后眼眶泛红,心里也跟着焦急,吸了几口气,吩咐云卓道,

“快,去打听郑公公到了何处...”

云卓立即领命。

有了淳安这封信,宁晏怎么都坐不住,又派人去钱庄催消息,安排侍卫回一趟穆家,一有林叔的消息便报与她,她早在离京时,便吩咐云旭,将林叔与那位南洋药师给捎来,林叔带着药师抵达泉州后,宁晏便让穆家寻了路子,将二人送回南洋。

林叔曾跟随外祖父去过南洋,他熟悉南洋商人的底细,原来开禁的那些年,中原有不少商人已移居南洋,这些人都指望做中原的生意,林叔便是她派去南洋打前哨的人,而现在,林叔大概已经把大晋开关的消息散布了出去。

大约是下午申时初刻,听得穆少霖的嗓音在院子门口喊,

“俏俏,不好,出事了。”

宁晏从坐塌起身,趿着鞋下来,便见穆少霖从廊庑疾步过来,眉峰拧得紧紧的,“郑公公车驾行到钟楼附近,被人拦了下来。”

宁晏面色一沉,“何人拦驾?拦郑公公车驾做什么?”

穆少霖面色不忿,“是袁家,你知道的,伯祖父在世时,袁家老头子与他不合,眼红我们穆家海船生意比他做得好,当年最后一趟,姓袁的命好躲过一劫,家底还存着呢,听闻要开禁,他这段时日已暗中买下艘大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偏生因你之故,开禁之日迟迟定不下来,姓袁的今日便借着给曾孙办满月酒的机会,指使一些下人佯装百姓,煽风点火,惹得泉州百姓都聚在钟楼附近,跟郑公公请愿,想逼着朝廷尽快开禁,他好拔个头筹,占得先机。”

宁晏冷笑一声,“这个袁家好大胆子,敢跟世子对着干?”

“这袁家也有来路,袁老头子一个女儿嫁去霍家本家做夫人,这个姓袁的仗着是霍家姻亲,平日派头不亚于咱们泉州知府。”

“原来是霍家的走狗。”宁晏从如月手中接过乌纱帽,往头上一戴,“走,咱们去会一会他。”

宁晏裹上燕翎一件黑色大氅,冒着细雨翻身上马,与穆少霖一道驰往钟楼。

绵绵细雨如厚实的风,一片一片刮在她面颊,她却不觉得冷,想起心中的念头,身上如有热浪在窜,成败在此一举,她相信外祖父慧眼如炬。

从市舶司出来,沿着晋水一路往北驰,到了一码头折往东边,终于抵达泉州城最热闹的街市,天地被这片水雾浸染,商肆旌旗延展,街上行人如潮水往钟楼方向涌去,开禁消息一经传开,泉州城比原先热闹许多,哪怕是这样的雨天,车马不绝。

侍卫在前方开路,穆少霖与宁晏一前一后纵入街市中,如月在后面骑着一匹矮马摇摇晃晃跟着,眼中布满了泪,云卓在一旁安抚她,“别急,快到了,很快就能追上少夫人。”

到了钟楼附近,瞥见一辆司礼监标识的宽大马车停在钟楼对面的酒楼外,几名内侍侯在门口,隐隐约约有嘈杂的人声传来。

宁晏急忙下马,拉开人群奔入酒楼,堂内人满为患,诸多百姓聚在琉璃窗口,翘首望着里面,市舶司的官员兴许听到动静,均赶来了此处,曹大人与葛大人正一左一右站在一人身侧。

瞥见宁晏进来,曹大人露出苦笑,连忙朝她招手,让她过去,葛大人也看到了宁晏,神色不变,往前努了努嘴,示意那人继续说。

宁晏没在意那跪着的人说什么,视线往堂中挪去,一张雍容清贵的脸映入眼帘,只见他眉目俊秀,白须飘飘,身着大红飞鱼服,儒雅坐在紫檀圈椅里,若非手里那把拂尘和那身象征荣宠的飞鱼服,乍一眼看去,只当是个清隽的读书人。

别看郑源胡须发白,他年纪并不老,今年也才十岁,是司礼监掌印吴奎的义子。

早在郑源进入司礼监时,他的第一份差事便是提督泉州市舶司,年后施行海禁,吴奎将他调回京城任御马监提督,郑源在泉州的年正是泉州商贸最为繁盛的时候,也是穆家最为昌宏之际,外祖父不止一次与她提过,这位郑公公眼界高阔,非池中之物。

宁晏数年前在泉州见过郑源,只是那时她年纪小,郑源哪里记得她是谁,后来嫁给燕翎,入宫数次,与这位郑公公打过交道,也混了个面熟。

宁晏堂而皇之来到郑源跟前,截断了那位袁家公子的话,与他行礼,

“下官宁晏见过郑公公。”

郑源听得聚精会神,冷不丁被宁晏打断,细眉微蹙不耐烦投来,乍一眼撞上宁晏那双眼,再瞅一瞅她身侧的云卓,打了个激灵,连忙站了起身,“你是....”

上下打量宁晏的穿着,立即明悟过来,他笑容可掬朝宁晏回了一礼,“原来是小宁大人。”

诸位泉州官员见状,都不由暗暗惊了心,原以为宁晏只是燕翎的幕僚,如今瞧着,连郑源对她都十分礼遇,这小宁大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宁晏却不敢寒暄,当众与郑源解释道,“郑公公,推迟开禁之日是我的意思,我一直在等着您来,是有一要务想与您商量。”

“哦?”郑源微微诧异,早在京城他便知道宁晏协助燕翎开禁,他来之前甚至还得了太后口谕,要好好关照宁晏。

见众人围堵在此处,也猜了个大概,“商量何事?”()

宁晏环顾一周,面露踟蹰,郑源看出她的顾虑,含笑道,“但说无妨。”

?本作者希昀提醒您最全的《公府长媳》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宁晏也不迟疑,左右不过是一个提议,成与不成还得燕翎与郑源拿主意,

“公公曾在泉州当值年,我外祖父数次与我说,没有您,就没有当时的市舶司,当年泉州商贸昌盛,为朝廷贡献不少税额,您居功至伟。”

郑源听得这番称赞,目露笑容,“小宁大人的外祖父是何人?”

“正是穆家老爷子穆硕昌。”

郑源听到这个名字,神色微愣,片刻脸上的清冷稍稍褪去,换了一脸恍然,“原来是他老人家,当时我在泉州,与他也算是忘年交,可惜斯人已逝,那依小宁大人的意思是?”

宁晏胸膛隐隐震动,“我想提议由您带领中原的海商,乘巨舶径望南洋而去,与诸夷贸易。”

宁晏话落,厅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大家交头接耳,渐渐的沸议如潮水荡开。

曹大人绣袍一抖,激动道,“原来小宁大人要等得便是咱们郑公公,你想要郑公公领头去南洋,这么一来,咱们所有海商舶主都可随行,有朝廷的水军护送,也不用担心海寇,如此还能彰显国威。”

“好,好!”